教学周

门户系统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VPN 邮箱 图书馆 EN

南大新闻

首页 / 南大新闻 / 正文

【两会声音】南昌大学干部师生热议全国两会教育话题

作者:南轩时间:2024-03-08
摄影 单位
  

本网讯(南轩)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连日来,南昌大学干部师生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热议教育话题,并结合自身实际,谋划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工作举措。现将部分师生感想摘刊如下:

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党委书记 罗嗣海:李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为紧随“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二项工作任务,强调要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这一部署,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保持了一致,突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政府工作全局中新的地位和作用,坚持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的要求。

南昌大学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部署,一是要完善学校顶层设计,把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二是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江西制造业“1269”行动计划更好匹配起来,要加强基础学科,扶持新兴和交叉学科,改造传统学科;三是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之更好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四是要强化有组织的科研,积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结合江西发展实际,开展有组织科研,突破若干关键共性技术;五是要加强产教融合推动成果转化,汇聚力量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用好大学科技园和成果转化中心功能,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晔光:报告中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新的部署。地方高校是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承载着支撑及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昌大学作为扎根江西的地方高校,结合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提出了扎根赣鄱大地办学,建设“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力争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科技创新、一流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在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具体来讲,我们做好“双一流”学科建设、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将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深化产教融合育人,将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整合到学校的培养体系和师资建设中,将学校培养的学生和科研成果带给产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将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创新机制、激发创新动能、打造创新成果,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创新生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措施聚天下英才,全面拉高标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评价体系,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探索和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南昌大学元宇宙研究院院长 闵卫东:2023年我国在教育领域深入推进改革,人才培养使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取得巨大成就,令我倍感振奋。国家落实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启动重点领域紧缺人才自主培养行动,出台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并深入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科研院所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助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强化。新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取得一批突破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成果。另外,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成果显著。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催人奋进,令我对教育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十方面工作,排在最前面的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力。而其首要举措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统筹布局创新类设施和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高地。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我作为一名高校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和国家级人才,深感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我将全力以赴地继续打造好我领军的虚拟现实与元宇宙创新团队,建设好虚拟现实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南昌大学元宇宙研究院。继续在元宇宙领域创新突破、培养高端人才,为南昌大学“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为江西省培育元宇宙新质生产力、发展元宇宙未来产业加油助力,努力为江西省数字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谱写我们南大人和农工党人的新篇章。

南昌大学政策研究与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 朱旺力:聆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坚定了我们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更加明晰。南昌大学作为江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唯一高校,同时也是全国第一所地方高校实行综合改革的试点院校,我们要抢抓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的历史性机遇,紧紧围绕教育评价改革,创新学科建设和评价机制,推进教师科研创新、职称评聘等方面改革,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攻坚克难。

接下来,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着力推进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以实际行动参与教育实践,围绕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和内部治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方法,在深化综合改革中抓落实,在奋力当好江西高校“领头羊”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南昌大学教务处处长 范杰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改革和发展成就。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就不仅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展望未来,我们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我们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高等教育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创新的思维来应对这些变化,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工作。学校应继续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打造有温度的教育。我们要坚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积极落实“人才强校、特色创新、产教融合”三大战略,朝着创建具有“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黄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简约、务实、为民,引发了全社会热烈反响。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脉相承: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等重要内容。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更加坚定了我们矢志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在落实落细工作方面,我们一是要紧握“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生命线,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把好研究生教育“入口关、培养过程关、出口关”。二是要做好前瞻布局、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学科专业和创新培养模式。以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纽带,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抓手,着力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融合工程硕博研究生培养新生态。此外,围绕因地制宜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要人才支撑、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江西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命题,落实落细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彭迪云: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首项任务,紧接其后的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其中任务之一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建议:一是要坚持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师德为要。师德师风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根本底线,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是基本要求,两者属于底线师德,具有预警性和约束功能,违者惩戒;“四有”好老师是规范师德,是质量标准,具有常态性和指导功能;教师职业理想是崇高师德,具有引领性和激励功能。从“好老师”到“大先生”,要修炼大格局、大情怀、大师德、大学识和大技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老师”“大先生”“教育家精神”的要求和方向,修德养身,立己达人,努力做到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方法技术娴熟、育人水平高超,成为学生为人为学为事 “好老师”、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二是坚持内外兼修,协同治理,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完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拓展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新思路,增强教师养师德、正师风、铸师魂、强师能的思想主动和行动自觉;以教育教学评价为牵引,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综合考量品德、能力、贡献,破“五唯”,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构建多元立体、协同共治的社会支持体系,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提高教师政治、社会和职业地位,增强职业吸引力,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编    辑:万庆莲

责任编辑:许  航